碧桂园谋变
时间:2019-01-22作者:admin
“我们现在要朝着一个高科技企业去做,这是我们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源泉。”1月21日,在碧桂园集团2019年度会议上,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用自信笃定的语气,为这家龙头房企描绘出清晰的未来,也显示出这位65岁的企业家“革自己命”的坚定决心。
对碧桂园而言,2018年无疑是极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在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国家调控等多重压力下,碧桂园依旧逆风飞扬。中指研究院及克而瑞等机构数据显示,凭借超7000亿销售额的亮眼业绩,碧桂园继续雄踞国内最大房地产企业的宝座。同时,2018年其在《财富》世界500强的排名也较2017年大幅上升100多位,位列第353位。然而更引人瞩目的,当属碧桂园“官宣”重走创业路,布局转型的“谋变”之举。
2018年以来,碧桂园不惜重金发力进军机器人、现代农业和新零售等风口领域,大手笔布局的背后,藏着怎样的“阳谋”?创新驱动之下,这家地产界的“带头大哥”又将呈现出怎样的新面貌?
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国强在集团2019年度会议上讲话
碧桂园要变身高科技企业
观察一家企业有关未来的动向,掌门人的表态无疑是重要风向标。仔细梳理杨国强近一年来在公开场合的发言、致投资者信以及内部讲话等内容可以发现,作为执掌碧桂园这艘超级航母的舵手,杨国强提到最多的高频词之一,就是“科技”。
事实上,这位公众印象中谦逊低调,鲜少谈及商业模式、战略管理等洋气词汇的企业家,对科技的关注早有迹可循。
2015年2月初,“杨国强雷军互访”的消息刷爆各资讯平台,尽管当时有舆论认为房地产企业向科技企业“取经”纯属形式大于内容,但对于以务实风格著称的杨国强来说,这种跨界探索却并未浅尝辄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两件事:
2017年11月,碧桂园牵手同为世界500强的顺德“老乡”——美的,双方战略合作协议中包含共建机器人小镇,以智能化工厂带动产业升级。敲黑板,划重点,请务必记住这个前奏。
碧桂园机器人谷效果图
2018年9月,碧桂园宣布进军机器人领域,此前已专门注册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杨国强表示,碧桂园计划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至少800亿元,投资设立全产业链所需的研发、设备制造工厂和供应链渠道,打造机器人产业生态圈;同时,碧桂园未来将引进10000名全球顶级机器人专家及研究人员。
至此,碧桂园意欲变身科技企业的筹谋隐隐浮现。
一个月后,碧桂园在香港发布2018年中期业绩。在致投资者信中,杨国强再次提到机器人计划:以机器人作为核心技术进行扩展,发展智能制造以服务房地产相关业务,提升自动化水平。
在去年12月10日的集团管理会议上,杨国强向与会高管分享了他的机器人梦想:全力以赴在机器人建房子这个领域,这既符合碧桂园对零伤亡和安全的追求,也能使工程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杨国强还强调了碧桂园今后的定位:“未来是科技创新改造和引领行业的时代,我们应该是一个高科技企业。”
博智林机器人实验室
而在昨天的2019年度会议上,关于未来的碧桂园,杨国强给出更为清晰的阐释:“我们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机器人业务扮演着重要角色,将在建筑业、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当中大显身手。“我们已经在安排生产适合机器人使用的铝模、顶架、爬架、墙板,”根据杨国强的计划,10个月后,碧桂园的诸多工地上将出现盖房子的机器人。届时将是怎样的光景,颇值得期待。
想想碧桂园机器人计划背后的一系列重磅元素:机器人权威专家、日本发那科(全球最大机器人公司)原高管沈岗操盘博智林;深得杨国强器重的实力派元老张志远、朱剑敏在保留集团副总裁职责的同时,分别担任博智林执行总裁和副总裁;清华、浙大、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众站在博智林身后的智囊团阵容;以及5年豪掷800亿的底气……举全集团力量All in之下,杨国强的机器人“狂想曲”,成为撬动碧桂园向科技化、智造化和创造化转身的支点。
更为关键的是,在碧桂园素来的强执行力文化推动下,这一切正逐一落地。
“三驾马车”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
依靠房地产业务本能活得极为舒适,碧桂园为什么要在零基础的情况下转型为高科技企业?想想它的房地产战略,以及在另外几个领域的布局,便不难理解其背后的用意。
整合产业链向来是碧桂园的优势。例如,凭借几乎覆盖房地产开发所有环节的“一条龙”开发模式,相关环节的工序均能实现标准化操作,大大提升了生产运营效率,也由此彻底打通价值链条,在高地价时代有效降低了开发成本,同时提高了盈利水平,从而推动自身成为国内地产界长期的销售冠军。
如果对碧桂园在2018年的几个重大举措进行复盘会发现,机器人计划之外,现代农业亦是碧桂园的重要发力点。对此,杨国强同样投入了大量的热情与心力。
2018年6月15日,碧桂园成立农业控股有限公司,正式宣告向现代农业进军。按照杨国强的构想,碧桂园将采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土地、技术、设备、生产加工和渠道销售等一站式方式,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
凤凰优选碧乐时光店店内一角
碧桂园进军现代农业的“利器”之一,就是其成立于2016年的新零售平台——凤凰优选,在碧桂园社区销售甄选过的农副产品,主打“好吃、好用、省钱、安全”理念。这种超高的性价比源自省去中间渠道的产地直购,同时在第三方机构的监管下确保食品安全无污染。
“如果我们(凤凰优选)的利润率控制在不超过1%,做到了绝对会受欢迎,会让我们的业主享受最好的商业服务。”在去年12月10日的集团管理会上,杨国强对凤凰优选的表现充满期待。截至2018年年底,凤凰优选已在全国布局1000多家,而这仅仅是起步数量。根据规划,碧桂园将在全国开出上万家社区门店,业主红利将给碧桂园带来怎样的新零售“彩蛋”,引人遐想。
为确保现代农业业务的顺利推进,杨国强同样派出得力高管“空降”支持,任命原集团副总裁、海南区域总裁叶剑清兼任碧桂园农业控股公司执行总裁。可以看出,碧桂园现代农业计划之庞大,目标之深远,投入之大手笔,并不逊于其机器人业务。如果继续抽茧剥丝,你会发现,这两个“霸占”了杨国强一年来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的业务,依托的是碧桂园另一个不容小觑的业务板块——房地产。
从建筑机器人到现代农业,碧桂园的新布局无不是围绕“房”和“地”进行。全球超过1100个城镇、2000余个开发项目、超400万户业主的数据加持下,一个以房地产业务为基石,机器人和现代农业为两翼,碧桂园在建筑、物业、教育、家庭服务等方面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与解决方案的全产业链生态圈正悄然形成。
“未来我们是三个重点,地产、农业、机器人。”1月21日的碧桂园2019年度会议上,杨国强提出的最新业务架构印证了我们的分析。
转型背后:杨国强的焦虑和情怀
对于碧桂园的转型,有人将其形容为“华丽转身”。事实上,碧桂园转型的另一面有着诸多主客观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杨国强一直以来的危机感。
杨国强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随着房地产市场从曾经的黄金时代“滑步”进入白银时代,市场日益分化下,国内房企纷纷开启转型之路:
恒大瞄准的是民生地产、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同时加码对高科技的投入;万科、融创提出要做“城市配套服务商”,郁亮甚至对外界喊话“别再叫我们地产商”;万达向文化、服务业转型,并于今年放弃全部房地产业务;融创、保利则宣布将试水旅游和养老地产……
转型方阵中,碧桂园正在通过自身的探索,力求走出适合自己的革新之路。在其他房企同样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时,碧桂园找到其中更为细分,且能从成本、质量等重要维度为自身“提升竞争力”的建筑机器人,加速转型的落地。
想想仅2018年上半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近300亿美元的规模(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而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仍然处于中低端的情况,再想想与并购了全球机器人巨头库卡,同时手握全球工业机器人重要资源的美的达成战略合作,胸怀打造机器人“硅谷”的碧桂园,你还认为碧桂园力推机器人业务仅仅是为了盖盖房、炒炒菜吗?布局中国智能制造,以便未来实现弯道超车,恐怕才是碧桂园的“阳谋”。
中国的智能制造需要更多企业从各自领域去突破
碧桂园“三驾马车”的业务架构,也体现出对国家关于房地产、农业、城镇化、普惠等战略的呼应。杨国强坚信,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一段路,碧桂园将继续深耕房地产领域,而现代农业这一切入口,将在助力国家农业战略实施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你不能否认,这其中有杨国强的家国情怀,以及推动碧桂园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企业”的豪情。农民出身的杨国强无意撕去自己身上的“农民企业家”标签,但他希望碧桂园在走出草莽,迎接重生的同时,持续稳定地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