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风口”真能上天?康益恒say yes
时间:2017-03-24作者:admin
今天,南宁真的有大事发生!
200多位老龄行业的专家、企业高管齐聚南宁,参加第四届中国老龄产业标准化高峰论坛,这个已连续举办四届的论坛,更像是中国老龄行业的“武林大会”,各路高手云集,顺便过过招,大家各展所长,为的就是一个共同目标—探索中国老龄产业的“标准化”之路,说白了,就是要给老龄产业的发展“定规矩”。
图片来源于:中国网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龄产业作为大健康主题的细分领域龙头,被认为是下一个“风口”和“金矿”,投资价值日渐凸显。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5%,已经超过国际老龄化标准;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到203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首次超过少年人口;到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预计将带来100万亿的市场空间。而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宽,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进入老龄产业市场,但由于我国的老龄产业尚处发展早期阶段,目前并未形成清晰的商业模式。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等相关行业协会要联合召开这次论坛,共同探讨老龄产业的标准化之路。
那么,什么是标准化呢?百度词条的解释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它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说白了,就是提升老龄产业各项产品和服务品质,规范市场行为,杜绝市场乱象。
实际上,在老龄产业标准化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顶层设计,出台了20多条国家和行业标准,一些省份和地市也都出台有各自的地方标准,但在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老龄产业因为体量庞大,同时因为面对的是老年人群体,有自己的特殊性,所以依然存在标准化意识不够、老龄用品、老龄服务业、老龄房地产业无标准野蛮发展等问题。
深圳市康益恒科技老龄事业部总经理朱涛参会
他认为,当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观念的问题,不应该再简单地把养老理解为养活老人,典型的例子就是早期的敬老院,除了基本的生活所需,老年人很少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生活。社会在发展,老龄产业发展的思路也要变,不应该再把老人看作子女的附属物品,应该在充分理解、尊重老人意愿的基础上,全面提升硬件、服务、产品等方面的标准,提升老人的生活、生命质量。而从人性关怀、人性支持、人性服务的角度出发,转变运营方式,建立更加“有温度”的标准化体系,也是随后发言的几位嘉宾都反复提及和认可的思路。
图片来源于:中国网
按照这个思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的智慧颐养服务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与传统的养老模式不同,“智慧颐养”这种模式本身就自带标准化属性,而且还是高标准,因为利用科技的力量改变养老模式,本身就对产品和模式有很高要求。拿深圳康益恒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机器人智慧颐养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来说,首先要配套的就是硬件,包括机器人“康益小宝”及其智能家族,为老人提供家政保洁,餐饮配送,远程问诊,网购商品,护理照料等。同时,以医养护为核心理念打造软件云平台,包括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健康管理、基础医疗、呼叫中心五个版块。具体来说,公司打造医养护结合的社区康养中心、24小时紧急处理中心为新建地产配套,康养中心是和新加坡IDG公司合作设计,注重细节和人本关怀;医疗救护人员以及康复护理人员都经过严格的岗前训练并随时待命,公司还会提供陪护型机器人和智能终端进入客户家庭,为会员和客户提供智能管家、健康监护等服务,后方呼叫中心随时可以根据陪护机器人传输回来的数据掌握老人的情况。老年人有什么需求,基本可以实现“私人定制”,不用出社区,甚至不用离家,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医养护服务。这颠覆了传统的养老院模式,提供了一种更有品质的颐养模式。
在国家开放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乌丹星看来,标准化应该是产业相对成熟后再来做的事情,对于当下的中国老龄产业来说,标准化的路还有很长很长。但不可否认,老龄产业就是一片大蓝海,关键是要找对运营模式。曾经有人说过,站在互联网发展的“风口”,就是一头猪也能被吹上天。那站在老龄产业这个新“风口”上的企业,是否一定会被吹上天呢,我们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我个人还是看好深圳康益恒的发展模式。一流的企业做一流的标准,在我看来,康益恒的运营模式,本身就为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准。